2018年永城市大豆减产成因分析与控制对策

2018年永城市大豆减产成因分析与控制对策

永城市农业局   宋敏   吕爱淑   邮编476600

摘要:2018年永城大豆平均亩产不足50kg,较近三年平均产量167.4公斤,减产70.1%;全市100万大豆,预计减产1.2亿公斤,经济损失约5亿元。

 

关键词: 大豆   减产   原因   对策

永城是河南省第一产豆大县,特别是这二年随种植结构调整、大豆扩种项目的实施,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但产量却出现下滑,尤其是今年受高温干旱,温比亚台风、病虫危害等综合因素影响,90%的豆田出现症青(指:大豆正常成熟的时期,植株茎叶、豆荚仍保持青绿色,有的正常结荚鼓粒,有的结荚鼓粒但籽粒不饱满,有的有荚无粒甚至无荚无粒),减产幅度大,经济损失重。据全市平均各乡镇多点调查:表现相对较好的田块仅占20%,平均亩产130公斤,较去年持平略减;中度症青田占45%,平均亩产55公斤;严重症青和淹死导致绝收的面积占35%;全市大豆平均亩产不足50公斤,于近三年平均亩产167.4公斤相比,减产70.1%;全市100万亩大豆,预减产1.2亿公斤,按目前市场价4.2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约5亿元。群众种豆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很多经营主体谈起种豆胆颤心惊,对来年种植大豆失去信心。

一、减产原因分析

1、气候条件不适,造成大豆生长量不足、症青、早衰

6-9月份气象资料详见表1、表2

1.1.苗期至分枝期高温干旱:导致大豆黄叶病、症青发生早,危害重,大豆生长受到抑制,生长量不足。

今年我市大豆播期偏晚,主要集中在6月20~23日。据气象预报:6月下旬至7月中旬,旬平均气温28.1 ℃,降雨量92.5mm,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气温增加1.3℃、而降雨量减少101mm;高温干旱,导致了苗期大豆黄叶病发生面积大、危害时间长;症青发生早,大豆生长受到抑制,平均株高较常年降低1/4—1/3;严重受灾田株高不到正常株高的1/2,植株无花无荚而绝收;部分田群众早早就毁种了。

1.2花期持续高温,大豆结实性差,后期症青株率高。

大豆开花适宜温度为20—25 ℃,超过30℃的时间较长,则会影响大豆开花授粉,致使胚珠败育形成秕荚;达到35 ℃雄蕊就会死亡,造成大豆青稞不实。而且花期是大豆一生中需水高峰期,也叫需水临界期,要求土壤持水量70%-90%,才能保证大豆正常的开花结荚。

据气象局统计:今年我市7月下旬—8月上旬,平均气温29.4 ℃,7月25日和8月8日极端气温分别高达38.8℃和36.6℃,降雨量86.4mm,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气温增加1.8℃、而降雨量减少26.9mm,20多天的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大豆花荚脱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引发后期症青。

同时,大豆是短日照作物,今年7月—8月上旬光照时间长,大豆营养生长旺盛,开花延迟,部分花芽分化停止而症青。

1.3温比亚台风影响,大豆普遭水灾。

受温比亚台风影响,18日永城日均降雨量146.8mm,全市秋作物普遭不同程度的水淹:排水及时的地块水淹时间1-1.5天;排水条件不良的地块,水淹时间1周左右,引发后期早衰,粒重偏轻;无法排水的沉陷区及地中低洼处大豆被淹死。

1.4.后期光光不足,不利于大豆鼓粒。

8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光照不足,大豆营养生长旺盛,结实性差,鼓粒速度慢,症青株多。

2、病虫危害加重症青与早衰。

2.1.黄叶病重发生。大豆黄叶病是永城大豆苗期常发性病害,今年大豆播期晚,苗期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大豆黄叶病发生重,危害时间长,造成大面积矮化、发黄,严重抑制大豆的生长发育。

2.2.根腐病发生重:常年连作,秸秆还田的推广,土传病害病原菌足,加上8月中日至9月中旬雨水偏多,大豆根腐病发生重,根系差,根瘤少、分枝结荚减少、植株早衰、粒重偏低。

2.3.飞虱、点蜂缘蝽重发,传播病毒,导致症青。受高温干旱影响,飞虱、点蜂缘蝽等刺吸式、迁飞性害虫发生重,防治难度大,它们不仅刺吸植株汁液,而且传播病毒,致使大豆花叶皱缩,荚皮变厚,籽粒发育迟缓甚至停止,是导致大豆症青,贪青晚熟,严重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2.4.甜菜夜蛾发生早,世代重叠重,危害时间长,叶被蚕食率和蛀荚率高于历年同期。

3、除草剂药害

大豆为双子叶植物,苗后茎叶防除阔叶杂草时,常出现药害现象,导致茎叶黄化,甚至落成光杆。今年小麦群体小,导致大豆播种时田间大草数量较多,防治难度大,群众为提高防效,盲目加大使用剂量,除草剂药害面积之广、危害之重达有史以来首创;加上苗期高温干旱,大豆返苗慢,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植株抗逆性差,加重了多种病害和症青发生程度而减产。

4栽培措施不科学

4.1.重迎茬种植。大豆常年重迎茬种植,常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永城市南大部分地区连续20多年大豆重迎茬种植,土壤中铁、硼、锰、锌、钼等元素缺乏,大豆营养不良,常出现空荚瘪粒。尤其是当前栽培条件下,土壤中有效硼含量与大豆空荚率呈负相关,缺硼是大豆荚而不实,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4.2.施肥不合理。大豆生长所需要的氮素一是从土壤中获取的无机氮,以促进营养生长为主;另一方面为根瘤自身的生物固氮,它起到均衡大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作用。土壤中无机氮肥过多,抑制根瘤菌的繁殖活力,固氮能力下降,造成苗期徒长;即使开花结荚,由于干物质积累、运转、贮存的少,最后导致鼓粒困难、贪青、秕荚不实。

近年来,施肥水平提高,尤其是氮肥量加大,而磷钾肥量不足,导致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引起大豆徒长,枝叶茂盛,抗逆能力下降,空荚瘪粒的现象较多。缺肥加干旱,花的原始体可转化为叶芽,造成开花少,产量低。

4.3大豆品种间抗性差异。今年我市大豆症青虽然普遍存在,但不同品种间症青程度有一定差异。如商豆1310、中黄57、郑7051、农科豆1号等田间症青株相对较少,皖豆35、中黄302、郑1307、周豆系列等品种症青株率较多。

4.4.种子带毒。因病毒病导致症青的豆田,轻病株仍能正常结实,但豆粒已携带病毒,若当种用,遇到高温干旱有利条件,会加快病毒复制,导致大豆在分枝期就会表现出叶片皱缩,致使植株矮化、无花无荚而绝收。

二、控制对策

针对大豆减产原因,结合田间试验示范与生产经验,推广以下集成技术,确保大豆优质高产高效:

1.大力推广合理轮作制度,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种养结合,促农业优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2.选用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无毒大豆品种。这是预防症青和多种病虫害最根本、经济、有效的方法。

3.,合理密植一播全苗

3.1 大豆适期播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避免偏晚熟品种生育后期受低温不利因素影响。我市夏大豆适播期一般为6月中旬。

3.2根据大豆的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种植密度,同时按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早熟品种宜密;分枝多的品种宜稀,主茎结荚品种宜密的原则,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大豆的种植密度一般掌握:每667m2种植1.3万——1.8万株。

3.3大力推广免耕覆秸精量匀播技术,省工、节本,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为丰产奠定基础。

4.氮磷钾硼配合施用

播种时根据测土配方亩施复合(N:P:K=10:20:1010-15kg,缺硼地块亩施硼砂1-1.5公斤。注意肥料与种子分开,防止烧苗。开花前后如未封垄,每亩追施大豆专用肥或复合肥10公斤左右;鼓粒期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防止植株早衰。

 5.病虫绿色综合防控。

5.1种衣剂包衣。实践证明播种前用高效杀菌(如种菌唑、精甲霜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单剂或复配制剂)与杀虫(吡虫啉、或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混合包衣,可有效预防根腐病、地下害虫、苗蚜等,减轻后期症青的发生程度。

5.2 精准除草,提高效果,确保大豆与环境安全。

5.3花蕾至初荚期一喷多防。采取吡虫啉、或噻虫嗪与甲维茚虫威+阿秦灵+嘧菌酯+苯醚甲环唑+芸苔素内酯混合机械化统防统治,视病虫情,7-10天喷1次,连喷2次,有效预防大豆根腐病、、炭疽病、病毒病和刺吸式害虫、各类夜蛾科害虫等。

6.合理灌溉,及时防旱排涝。大豆播种前遇旱墒情差浇底墒水,可保证适期播种、一播全苗,为丰收打下基础;大豆幼苗期,即出苗后约15天以内,土壤稍干旱,能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起蹲苗作用,除非过于干旱或弱苗,一般不必浇水;大豆分枝期,即出苗15—35天,遇旱浇水,能增加植株高度,促进花芽分化;在大豆花荚期(即从开花到鼓粒约25天内),遇干旱及时浇水,以满足大豆鼓粒期对水分的需要,切忌过于迟浇,以防青棵不实。

 

                              2018年10月23日

 

 

 

 

 

 

 


表1:2018年6-9月份气象资料与常年比较表

月旬

旬均气温(℃)

历史均值(℃)

较常年增减(℃)

旬降水量(mm)

历史均值(mm)

较常年增减(mm)

6上

25.7

24.4

1.3

22.8

21.8

1

6中

26.8

25.8

1.0

19.7

30.4

-10.7

6下

28.1

26.4

1.7

33.3

44.6

-11.3

7上

25.5

27.1

-1.6

54.6

68.1

-13.5

7中

30.8

27.1

3.7

4.6

80.8

-76.2

7下

29.0

27.6

1.4

66.8

69.3

-2.5

8上

29.7

27.5

2.2

19.6

44.0

-24.4

8中

27.0

26.2

0.8

244.9

40.2

204.7

8下

26.6

25.0

1.6

33.6

51.6

-18

9上

23.7

23.4

0.3

3.5

31.8

-28.3

9中

22.2

21.9

0.3

12.7

16.8

-4.1

9下

20.1

20.0

0.1

0.2

20.4

-20.2

6下-7中

28.1

26.9

1.3

92.5

193.5

-101.0

7下-8上

29.4

27.6

1.8

86.4

113.3

-26.9

8中-9中

23.92

23.3

0.62

294.9

160.8

134.1

 

2:6-9月极端天气情况

月份

月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气温日期

月极端最低气温(℃)

极端气温日期

月降水量(mm)

月最大日降水量(mm)

6

39.0

12

15.8

11

75.8

30.6

7

38.4

25

22.0

7

126.0

26.9

8

36.6

8

19.7

25

298.1

146.8

9

32.7

3

10.8

27

16.4

5.7

参考文献:

[1]张慎举,侯乐新.迎茬夏大豆荚而不实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222-226

[2]郭建秋,马雯,雷全奎,杨小兰,等.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原因初步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4):45-48,53

[3]何志鸿,刘忠堂,许艳丽,等.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J].大豆科学2003,22(1):40-44

[4]吕志刚,论大豆抗重迎茬栽培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6,4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