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一乡一品
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
----临洮县龙门镇三十里铺村林果产业发展报告
定西市林业局 张忠旺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龙门镇三十里铺村位于临洮县城以东20公里处,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是典型的旱作农业耕作区。当地对以冬果梨、软儿梨(又名香水梨、化心梨)等为主的林果种植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和传统经验,部分农户通过种植林果业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一、基本情况
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945人,农村劳动力1544人。现有耕地7000亩,其中林果业种植1000多亩。境内海拔1750—1850米,年均气温10℃,无霜期150—190天,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较大,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境内有季节性河流,全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作物主要是林果业为主,近年来中药材、蔬菜种植逐步发展。
二、林果业发展现状
三十里铺村的林果业发展起步较早,大部分农户都有种植林果业的习惯,全村林果业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农户较多。上世纪六十年代,该村推广种植苹果梨、冬果梨等200多亩,七十年代后期,该村多个社自行开展了梨树嫁接育苗,自行开展了梨树嫁接育苗,包产到户后集体果园和育苗统一分配到农户,大多数农户在庄前屋后、庭院门前,或在农田路旁、河道两岸栽植,部分农户在承包地内建起了果园。据调查,目前全村种植果树的农户达500多户,种植总面积1000多亩,栽植农户占全村总农户780户的64.1%,现有种植面积5亩以上的农户20多户。该村何家堡社一农户2株冬果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但仍枝繁叶茂,单株年产量正常在500公斤以上。姚家河社一农民现经营的26亩梨园最早栽植于1964年,经多次更新,加上果园管理措施到位,目前以冬果梨、冬果梨等为主的老果树,正常年份平均亩产达2000多公斤以上,年纯收稳定在5万元以上。二是果树品种优良,发展潜力较大。当地农户在主栽冬果梨、软儿梨的同时,曾经引进栽植过苹果梨、早酥梨、布朗果、巴梨等多种梨类水果。据调查,多数品种因品质差或产果期时间短而被淘汰,有的虽然至今仍在栽植,但销路不好,效益不佳。目前,最适宜种植的主要是冬果梨和软儿梨,两种梨的盛果期长达30—50年。全村冬果梨、软儿梨种植面积达520多亩,主要分布在姚家河、何家堡、东峪沟三个社。据当地村民讲,在该地种植的冬果梨和软儿梨,果皮薄、果肉细、果味甜、色泽鲜艳,能长期贮存。同时,市场销路较好,但因种植规模没有跟上,目前只在广河、康乐、渭源等周边县和临洮境内销售。广河、康乐等地熟悉当地情况的客户每年专门来该村姚家河、何家堡等社批发冬果梨和软儿梨。临洮县城居民有“卖梨专卖姚家河梨”的习惯。据调查,该村适宜种植冬果梨和软儿梨的耕地面积达2000多亩,随着引洮工程全面通水,在该村大力发展冬果梨和软儿梨为主导的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具有较大的潜力。三是果园利用率高,农户有发展林果业的期盼。当地农户经多年探索栽植,除“四旁”零星栽植外,在规模种植的耕地内,形成了立体种植的习惯,多数农户在果树下种植农作物、药材和蔬菜。据当地种植大户和懂经营管理的群众讲,如果经营管理跟上去,果树下种植浅耕性作物,对产果量影响不大。如种植柴胡、冬油菜、冬小麦等,不仅有林果业的收入,还有林下经济的效益。种植柴胡产量在50—100公斤/亩,以2018年柴胡市价30元/公斤计算,每亩林下经济收入在1500—3000元,效益相当可观。种植冬油菜和冬小麦,产量也达300斤/亩左右。何家堡社一农户全家5口人,共有耕地11亩,全部种植了软儿梨、冬果梨、早酥梨等,仅林果业年收入稳定在3万元以上,走出了不出门打工、在家也能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当地镇村干部和多数农户对发展林果业有较强的期盼和渴求。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种植观念落后。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引导,部分农户对果树经营管理不够重视,只当一项传统的作物对待,没有靠林果业致富增收的思想。大部分农户只注重果树下的农作物种植,不重视果树的管理。春季果园种庄稼,秋季收果子,能买则买,买不出则自己吃。二是管理经营粗放。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技术,果园病虫危害严重,果品产量质量不高。据调查,对该村果树危害严重的病虫害是梨小食心虫、蚜虫、褐斑病、梨干腐病等。另外,春季霜冻对果树产量影响较大,霜冻严重时将减产70%以上。据村社干部讲,对果树经营比较重视,勤施肥、病虫防治及时的农户,果品的产量、品质仍然很好,收入也高。但多数农户种植果树收入少,经营管理积极性不高,不愿投劳投资。三是种植规模较小。尽管该村果树种植有一定的历史和基础,但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发展规划,多数农户分散种植,规模不大。全村耕地面积7000多亩,林果面积仅1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11.3%。四是贮藏手段落后。果品贮存设施简陋,大多数没有贮存设备,尚未摆脱传统集市贸易式的出售、收购,绝大部分都是零星出售,整体价格水平不高,销售渠道狭窄,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加之果树种植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好的经营技术,以当地镇、村、社和农户现有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条件,大面积发展林果业,尚有一定困难。
四、发展思路和建议
1.做好种植规划,实现产业化经营。建议对全村林果业发展全面调查,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按照“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科学规划、提质增效、规模发展”的思路,做出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合理布局,找准项目,规模种植,推进全村林果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现有种植农户在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贮藏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特别做好种植大户和擅长种植果树人员的果园科学管理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讲解、操作示范、大户带动等形式,尽快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果树种植能手,以点示范,整体带动全村、全镇乃至全县的林果业快速发展。
3.加大扶持力度,配套项目建设。把该村的林果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的相关项目和建设资金,形成合力,联手推动。并在林下经济发展、优质林果基地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项目实施中给予倾斜。
4.组建专业合作社,做好产销服务。尽快解决果品贮存问题,引导种植农户以果园、资金、劳力等要素组建特色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带动,扩大种植规模,提升果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切实提高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实现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