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治疗术前入睡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治疗术前入睡困难患者的疗效观察

(长兴县中医院外一科   李斌)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对术前入睡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手术前入睡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口服;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方法可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有效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失眠;耳穴压豆;中药泡足

 

入睡困难亦是属于失眠的一种类型,其表现主要方面是睡眠时间、深度不足,有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等情况[1]。入睡困难的原因有:一、情绪波动。生气、换环境、心里压力大等;二、疾病。神经、心脏、颈椎、大脑、胃病等。本研究通过对入睡困难患者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的方法,观察睡眠改善情况,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手术前入睡困难患者60例,手术前均因紧张压力或环境因素入睡困难,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均符合入睡困难诊断标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产生随机种子数及分组数,使用患者单盲对照的原则,按已制定的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0例,女 20例;年龄 54.5±8.6;腹腔镜手术7例,斜疝大隐静脉手术5例,甲状腺手术5例,痔疮肛门手术10例,结直肠癌患者3例.观察组:男12例,女 18例;腹腔镜手术9例,斜疝大隐静脉手术5例,痔疮肛门手术11例,甲状腺手术3例,胃癌直肠癌手术2例,年龄 55.4±7.5;2组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耳穴埋豆

耳穴选穴:主穴:神门、心、皮质下、垂前。

配穴:心肾不交加肝、肾;心脾两虚加脾、小肠;情志抑郁,肝胆火旺加肝、三焦;胃失和降加胃、脾,三焦、交慰[2]

操作步骤: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按配方中选的穴位寻找敏感点,按压片刻,使用压痕作为压豆时的标记。用75%的酒精常规消毒耳廓,待干。待酒精干后,以左手固定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耳贴,对准压痕贴敷好。嘱其每日自行按压4至5次,每次5分钟,以耳朵微微发热为好,以能耐受为度。 压丸保持3天更换一次,两耳交替。

1.2.2中药泡足

将我科自行研制的中药冲剂放入温水中,让药液达三阴交穴上部位,调节适宜的温度,持续2O一3O分钟,泡足后冲洗即可,手术前一天睡前1次。

1.2.3艾司唑仑

给予艾司唑仑片1mg,睡前口服。

1.2.4注意事项

(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

(2)耳廓有皮肤损伤或冻疮处不宜贴压,以防感染。

(3)个别患者对胶布过敏,可改用其他耳穴治疗方法,或加服扑尔敏。

(4)夏季汗多,不宜贴压时间太长。

(5)皮肤有破损、伤口时要暂停使用中药泡脚。

(6)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7)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指导患者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3]

2疗效观察

采用对照方法观察疗效,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以其两组平均人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为准,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睡眠质量。采用SPSS11.0数据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1平均入睡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后平均入睡时间比较

平均入睡时间

n

<30分钟/例

30-60分钟/例

>60分钟/例

对照组

30

6

11

13

观察组

30

12

10

8

2.2睡眠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比较

睡眠时间

n

<2小时/例

2-4小时/例

4-6小时/例

>6小时/例

对照组

30

7

8

5

10

观察组

30

4

5

8

15

 

2.3觉醒次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觉醒次数比较

觉醒次数

n

0-1次/例

2-3次/例

≥4次/例

对照组

30

10

9

11

观察组

30

15

10

5

 

2.4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睡眠质量比较

睡眠质量评价

n

好/例

中/例

差/例

对照组

30

10

6

14

观察组

30

15

8

7

 

3结果

3.1干预后入睡时间比较: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对缩短以入睡困难为症患者的入睡时间有显著效果。30例中,12例在压豆及泡足后的入睡时间均 <30 分钟。入睡时间>60分钟的患者比口服艾司唑仑明显减少。

3.2睡眠时间比较: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对于患者睡眠时间上,较口服药物有明显的延长

3.3觉醒次数比较:通过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方法,与口服艾司唑仑比,明显减少患者睡眠中觉醒的次数

3.4睡眠质量比较:通过综合分析评价,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方法对于睡眠质量优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口服艾司唑仑组的患者。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入睡困难多由情志内伤,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或禀赋不足等引起的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为本病。病位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故调和阴阳,使各脏腑协调运作,是治疗失眠的根本法则[4]。耳通过经脉与各脏腑相通,古籍记载,《灵枢·邪气藏腑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五窍 ,其别气走于耳为听”,“耳为宗脉之所聚”,正论述了耳与各脏腑有密切关系。耳穴贴敷能调节大脑皮层兴旮陛和抑制性[5],恰恰体现了其宁心安神的特点。通过不同耳穴贴敷作用于全身经络和相关脏腑,使经络调和,气血运行通畅,各脏腑协调 ,则不寐可除。另外,中药泡足疗法利用药物加热后具有的疏筋活血功能,由于温热刺激,引起下肢足部血管扩张,能促进局部组织和周身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 ,改善大脑 组织营养和机能 ,并能疏通经络,引血下行,镇静安眠。足底反射区的温热 刺激和推拿也能调和气血,改善心理活动。笔者通过耳穴压豆配合中药泡足治疗术前入睡困难患者60例,提示该方法可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有效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相对于西药艾司唑仑的不良反应及部分严重的毒副作用,且该中医传统方法几乎无任何副作用,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 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9-150

[2]黎丽银.耳穴埋豆配合中药泡足治疗不寐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2.10(5):328-329

[3]朱建粉,谢书堂.耳穴压豆配合中药足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护理.[J].健康之路2015.10(9):261-262.

[4]张菊如,杨雅红.耳穴压豆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失眠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2.(20):59-60.

[5]梁洁,熊琪,王晓云.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10(01):00099-00099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